相親相愛不簡單?:給爸媽的手足教養學
商品介紹
當了爸媽,愛上當爸媽這件事之後,來自家庭的幸褔感,能不能再暖心加乘?
讓孩子成為「大寶」吧!你將見證雙倍或多倍的幸福!
聽說大寶有了弟妹之後,會吃醋、會退化、會欺負弟妹,該怎麼辦?
從產前開始到孩子大了以後———此書一網打盡每種手足衝突的教養心法!
如何在產前就建立起手足關係?產後手足第一次見面時該如何安排?
家有手足,天天上演衝突小劇場,爸媽該如何陪演?
挑釁 / 計較 / 爭吵 / 肢體衝突 / 競爭 / 同盟與排擠 / 欺負 / 異性手足
知道嗎?其實身為爸媽的我們,原生家庭裡被自己長輩教養的經驗,
與自己手足相處的經驗,都會影響我們現在的親子關係!
與過去和解吧,讓我們愈來愈喜歡自己當爸媽的樣子!
你是家中老么,從小被寵溺長大?
還是長期在兄姐或弟妹的光環下,經常性地感覺挫敗?
讓我們一起花點時間思考自己的手足經驗,讓你更了解自己會是個什麼樣的爸媽:
*自己以前成長過程中面臨的手足衝突,長輩是如何處理的?
*在成長的過程中,自己跟手足的關係品質如何?
*自己要處理孩子爭吵的過程中曾有哪些想法浮現?
*這些想法有沒有似曾相識的熟悉感,例如:自己在管教孩子時,說了當年長輩曾對自己說的話?
或是彷彿在孩子的爭執中看到以前的自己?
*在自己情緒比較平靜的狀態下想想困擾的教養情節。
如果希望情況可以有改變,對於改變,自己第一個浮現的念頭或是想法是什麼?
*自己喜歡現在的狀態嗎?自己希望改變嗎?如果希望改變,第一步可能發生的事是 什麼?
本書特色
│ 點破6種爸媽在手足衝突時,最常脫口而出的話,給你正確有效的句型
希望爸媽首先理解自己可能有的情緒,再來想像孩子遭遇手足衝突時的心理需求,進一步嘗試有無調整的辦法。
│ 發掘幼兒手足相處時的5大眉角,讓小鬼頭不再難纏
只要摸清一些眉角,許多事情處理起來,也能四兩撥千金,事半功倍。
摸清眉角的第一件事,就是理解孩子們看手足議題的角度。
│ 8幕家庭小劇場—手足衝突篇,深入指導爸媽陪演技巧
適用於每個家庭的日常情境,挑釁 / 計較 / 爭吵 / 肢體衝突 / 競爭 / 同盟與排擠 / 欺負 / 異性手足,從爸媽既有的思考點出發,再告訴你如何搖身一變引導出愛的正能量。
│ 直擊多元情境的手足之愛,用愛扶持有辦法
家有身心特殊的手足,或是雙(多)胞胎手足,以及身處離婚風暴裡孩子,甚至是當手足失去健康或生命..., 給予多元的家庭情境指點迷津。
推薦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 黃瑽寧
家事法權威律師 賴芳玉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白麗芳 專文推薦
精神科醫師 鄧惠文
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 好評推薦
目錄
推薦序 手足教養的無敵二刀流 / 黃瑽寧
推薦序 手足,有血緣的競爭者? / 賴芳玉
推薦序 少一些負罪感,多一些滋養——讓我們成為更放鬆的父母 / 白麗芳
作者序 手足之愛,安定爸媽的心
Part 1 多寶家庭向前行
01 發現——內心更寬廣的愛
擴張對「幸福家庭」的想像|每個孩子的到來都有正面價值 |爸媽的教養觀,確立手足相處氛圍 |好奇、聆聽、回饋是最真實的陪伴
02 迎接——真實的手足關係
「適時介入」有其必要性 |爸媽適時介入的兩種技巧 |察覺每個孩子內心的真正需求|允許孩子對彼此擁有負面情緒|融化手足關係裡的冰山世界|爸媽觀照自我情緒,是教養的開端
Part 2 預見幸福手足
03 預備——大寶適應新角色
有苦難言的大寶|讓孩子感覺被「銘記在心」|大寶準備迎接新關係 |手足的第一次接觸 |媽媽與大寶的重聚
04 經營——幼兒手足好感度
和大寶重溫親密感|也只是孩子的大寶|手足的解碼傳聲筒|編織牢靠的安全網|幼兒手足過招 |發現彼此對自己的好 |持續加分與減少扣分
05 引導——手足衝突的正能量
十分尋常的手足紛爭|手足衝突也有的正面意義 |從爸媽身教中學習
*家庭小劇場---手足衝突篇:
第一幕 挑釁 :「媽,你看他一直學我,很煩耶 」
第二幕 計較 :「不公平,為什麼你們都對他比較好?」
第三幕 爭吵 :「換我了!」
第四幕 肢體衝突 :「我恨他,我想打扁他!」
第五幕 競爭 :「我就是想比他好!」
第六幕 同盟與排擠 :「他們都不跟我一起玩。」
第七幕 欺負:「我討厭你!」
第八幕 異性手足 :「咦,我們的身體不一樣耶 」
06 扶持——多元情境的手足之愛
家有身心特殊的手足 |雙(多)胞胎手足的考驗 |在離婚風暴裡的孩子 |當手足失去健康或生命
Part 3 手足,是一生中最長遠的關係
07 反思——爸媽自己的手足經驗
沒有和解的過去,影響著現在|統整自己的過去與現在 |了解成長中的自己 |愈來愈喜歡自己當爸媽的樣子
08 關愛——家人之間的情緒溫度
情緒教養的重要性 |從親子互動中示範表達 |增進大孩子之間的感情 |爸媽照顧自我情緒
序
手足之愛,安定爸媽的心
在出版第一本書《愛上當爸媽這件事》之後,一直沒有決定何時要再寫書,但是當親子天下跟我接觸時,提議來寫一本手足教養的書,我馬上覺得很有興趣希望可以開始規劃。那個時候,我還不明白為什麼自己會馬上這麼有興趣。
在簽約後的第二天,因為寫書時難免會分享到自己的帶養經驗,我跟孩子們報告要開始寫第二本書,取得他們的同意分享生活中的例子,這次是要幫助其他爸媽了解孩子 們為什麼不能好好相處,爸媽可以做什麼讓孩子們更喜歡對方。這一次,他們兩個的反 應居然是很開心,其中一個說「耶 沒有太多我們的事可以寫了」,兩個人開心地擊掌。
真的,他們兩個很喜歡對方,在處理手足紛爭我沒有太多的經驗。他們兩個是對方的好朋友:好吃的食物會留給對方;互相提醒帶東西;睡前聊彼此的祕密;去校外教學一定記得買禮物給對方等等。當然,無可避免地兩個孩子偶爾也會不愉快,他們對彼此的攻擊通常是以開玩笑或是打打鬧鬧這種小規模的方式宣洩,因為他們有更多更多喜歡跟對方相處的記憶。
有一年,因為先生的工作,我們在一年半內要從台灣搬到美國,然後再搬回台灣。那時,兩個孩子一個才二年級,一個三年級。整個家庭在這樣短的時間要大搬家重新開始兩次其實是很有壓力的。當時要搬回台灣前,大人們煩著車子家具要變賣,決定帶走或捨棄東西......時間與生活壓力讓任何有耐心的爸媽也變得容易煩躁易怒。記得某個下午,當我煩到頭隱隱作痛時,轉頭一看兩個孩子,在已經完全空無一物的客廳裡,席地而坐,一人一盞檯燈,安安靜靜地看著圖書館借回來的書,偶爾轉頭跟對方說話,一起笑著。
那麼小的年紀,在家裡已經沒有家具的匱乏環境,沒有抱怨,沒有吵鬧著要跟大人需索更多的關注,他們有的僅僅是書和彼此的陪伴。但是在那個當下,流動在他們之間的那種靜謐與知足深深地震撼了我,讓我在那個煩躁時刻把自己安定下來。幼小的他們竟然成為安定我的力量!我後來明白自己的震撼來自於那個畫面真的呼應了當初我和先生生養孩子們的期許——當我們老去或離開世界後,即使在困頓與匱乏時,他們願意彼此相伴,彼此珍惜這 生命中最長的關係,互相幫助支持彼此。
我想這或許是為什麼這個主題這樣吸引我,因為我很希望爸媽們經歷到我從孩子相處上得到的安定與幸福感!我希望幫助爸媽理解在手足相處上,孩子們的心理與內在發生了什麼事,在那些衝突與不愉快裡,到底孩子在嘗試說些什麼,然後跟爸媽們一起思考我們可能可以如何引導,如何營造,讓孩子們經驗到其實真的可能和平相處,讓他們喜歡對方。我也希望幫助爸媽們理解自己的成長與內在經驗可能影響自己處理孩子手足相處的問題。
我是個媽媽,對我而言,寫書與演講最終都是希望可以幫助爸媽們增加當爸媽的幸福感。爸媽們擁有學理印證的觀念很重要,學會教養策略也很重要,但我覺得身為爸 媽,覺察自己的感受更是不可忽略的。我單純地相信每個爸媽都有權利學習讀懂自己的 孩子們,鼓勵自己去摸索去調整,從嘗試中找到協調的家人互動,在自己當爸媽的角色裡感覺安定有自信,感受到幸福與愛的流動。我很幸運擁有一個團隊,在這裡要謝謝親子天下的佩芬、筱玲、川惠與怡華的幫忙,是這個團隊跟我一起催生了這本書。希望這本書的分享能帶給爸媽們一些方向,祝福爸媽們在持續嘗試的過程中都能創造出屬於自己家獨特的幸福!
作者介紹
孫明儀
從美國密西根州的嬰幼兒心智健康治療師開始,到國立科學園區實驗中學雙語部的專聘諮商師,和不同社福機構的外聘講師與督導,將近二十年間,我和許多孩子與家長一起工作。 從面對面服務,到督導專業人員的不同方式裡,看遍了爸媽在教養上遇到的困難,也看遍了孩子成長中的情感需求。 家內的幸福感蘊含了溫暖的親子關係,當然還有相互扶持的手足關係,期待這本書幫助爸媽引導孩子們相親相愛,從家庭生活中感覺安定與幸福! 現職: 國立科學園區實驗中學雙語部專聘諮商師 財團法人台北市新願景教育基金會知識長 社福機構(兒福聯盟、心路基金會等)家庭服務方案外聘督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早療團隊督導 著作: 《愛上當爸媽這件事:0-3歲嬰幼兒心理學》